广州最古老美丽的小街

恩宁路——恩宁路为何取名“恩宁”二字?据考究,过去恩宁路的一头有一条恩洲村,另一头是一条宁溪村。修建这条路时,必须穿过这两条村。后经双方协议,最终就命名为“恩宁”。恩宁路177号是大名鼎鼎的八和会馆,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业会馆,也是粤剧这块文化瑰宝在荔湾发展、成熟的见证。取名叫“八和”,就是意为八堂和合,和衷共济。走进八和会馆,最吸引眼球莫过于那3米高的奇门。多宝坊27号“泰华楼”是清代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的书斋。作为书法家和收藏家的李文田有两件心爱的藏品存在这里——“东岳泰山碑”和“西岳华山庙碑”的早期拓本。“东岳泰山碑”是秦始皇颁刻的《泰山封禅书》,相传是秦丞相李斯的手术小篆,由于原碑已经灭失了,因此这个拓本弥足珍贵。“西岳华山庙碑”流传下来的拓本也仅有四件,这四件中又以李文田的藏本缺误最少,是早期拓片中的佳品。李文田对这两个拓本珍爱有加,于是就在这两个拓本中各取一字,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“泰华楼”。芽菜巷43号是詹天佑故居,詹天佑以修筑第一条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而出。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是李小龙的祖居,是上世纪40年代粤剧“四大名丑”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。在恩宁路、宝华路和第十甫路的接合处,1925年建起了一座此后独领风骚数十载的金声电影院。电影院楼高六层、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,观众厅楼上楼下共1500多个软席座位和包厢,楼座的座位所用的材料是真皮,东西两边内墙还模仿外国大戏院装饰假包厢。


耀华大街——耀华大街东起文昌北路,西至耀华西街的西关大屋街,有房屋三十多幢,皆为民居,是广州目前西关大屋最集中的地方,是重点保护的对象。耀华大街全长100多米。原为清代同治、光绪年间开辟的宝华西关大屋住宅区的一部分。街内房子多为西关大屋门面(趟栊、吊脚门、洋杂木大门)、青砖石脚的二层小洋楼建筑,也有一两间是传统清代单层高、大、深的西关大屋。


南华西街——南华西街是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街道。它地处珠江(白鹅潭)南岸,与荔湾区隔江相望,是广州市海珠区西北部的一条行政街道。


逢源大街——若想全面详尽地了解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,就不得不去位于逢源路的西关民俗博物馆。整个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西关大屋布局,楼房是仿原貌修建,里面除了可以看到许多有关西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外,还有诸如家具和家居用品等许多实物。


泮塘路——相传,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于公园527年来到广州后,在所建的西来庵种了莲藕、马蹄、菱角、茭笋、茨菇五种菜,并以五缸米养着。后来,西禅寺的一位老僧将“五秀”请入寺内池塘种植,并成为三宝殿前的供品。再后来,西禅寺的方丈无量禅师将“五秀”送给泮塘乡人种植,大获丰收,人人称赞味鲜物美,美名远扬。老字号茶楼都还在,汇聚了最地道的西关美食:泮塘马蹄糕、绿豆沙、叉烧包、沙河粉、双皮奶、招牌濑粉。仁威庙始建于宋代。自宋以来,历代乡民皆“率其私钱”修葺或重建。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。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。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。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,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,雕刻吉祥纹饰,遍施金彩。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。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,上有“同治丁卯”字样。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其木雕、石雕、砖雕各具特色,陶塑、灰塑工细劲秀,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。


寺贝通津——“寺贝通津”,它算是广州街道里颇具浪漫色彩的名字。而其实名字来源是因为古时曾有东山寺,也称太监寺,后来寺无,“贝”则通假“背”,“津”是码头的意思,寺之背后通往渡口的路,故曰“寺贝通津”,连起来的意思是“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”的那条路。寺贝通津这条路上也有广州早期的很多中西合璧的小洋楼,最有名的当数42号的隅园。基督教东山堂则是完全西化的教堂,外表是宽大的石砌壁,青灰色,厚重庄严,十字架高耸在顶端。透过低矮的院墙和大门的铁栅栏可以看见里面秋叶零落,肃静有声。


新河浦路——也许它不能算作一条而应该是五条街道,因为在新河浦路的主干旁还有二、三、四、五横路,每条路上都有举目可望的红砖清水围墙,三角梅在庭院里或二楼的阳台上成簇开放。位于新河浦二横路1号的润园和毗邻的炤苑,历史已不可考,那份书香门第的幽雅贵气却并未因为无人居住而褪去半分,门前玉兰树高大浓密,三层的别墅庭院就“蜗居”在这一片浓荫之下。春园本由四幢风格一致的洋楼并列而成,最初是当年美国某银行盖建给旗下员工的宿舍,后来因缘际会成为中*“三大”的重要活动场所。


恤孤院路——这条路上有一所由外国教会开设的孤儿院,恤孤院路由此得名。如今孤儿院的旧址已难寻觅,恤孤院路最为人所知的是中*“三大”会址。会址其实已毁,徒留一块纪念碑证明历史确有其事。纪念碑对面恤孤院路9号,是东山五大侨园之一逵园,这栋高三层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,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,首层和二层均是仿希腊式柱。逵园现在是私人庭院,被一堵围墙围了起来,房子前面有两棵笔直的槟榔树,指向蓝天。据说在以前,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,特别是蒲葵树,郁郁葱葱,所以人们渐渐地就被这里成为“葵园”。


培正路——  培正路上有一座明园,园里当初住的都是华侨,据说从前的明园有一片竹林环绕,日军入侵时,竹林里挖有防空洞可逃生。明园本由三栋楼组成,如今只剩下两栋老房子,高3层,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,铁制花窗,红色砖墙,在绿叶丛中显得从容沉稳。培正路上还有南洋烟草公司简家简称的简园,连同春园、隅园、逵园一起,并称为东山五大侨园。如果再往里走一走,去到培正一横路深处,你会发现更多的花园洋房,在花木扶疏中紧闭大门,一副谢绝见客的样子,却不妨碍你对着一枝出墙的花幻想东山曾经的繁华。


西关小街——1、湛露直街:清同治年间的状元梁耀枢曾住过的地方,传说丛桂路文人学者虽然多,但不及湛露巷梁耀枢的文采,故有“丛桂有坊含湛露”之句,此巷因而得名。2、光雅新街:原名“缸瓦栏”,清道光年间,在德兴桥头,曾有专营缸瓦业的市场,故称缸瓦栏。3、西来正街:达摩禅师传教的地方,听起来,总觉得还是没有“西来初地”好听。4、龙导尾街:导尾像江南水乡。红砖、绿瓦、“青石的街道向晚”,漱珠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流,随手抖开的便是一幅画。龙导尾,广州的人没几个知道,除非你上了年纪。对于这个50年没变过的小乡镇,经过几年间的若干次行政规划,龙导尾几个字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。5、龙凤街:位于龙凤街乌龙岗的民国别墅群,结合了欧陆建筑风格和苏州园林建筑于一体,整个别墅群差落有序,每幢别墅都别具风格,这里记载着当年羊城达官显贵对乌龙岗一带的钟情;龙船岗则是每年端午节群众观看龙船比赛的最好去处。6、多宝路:多宝路东与宝华路相接,西跨越黄沙大道至如意坊直街,1929至1930年把宝庆新街、多宝大街扩建成马路,故名多宝路,其“多宝”的由来是安徽巡抚陈华熙为清朝太子少保,六品官,在该地建楼宇,众人公推他为该地起名,定为“多宝”。


agminnie

个人简介

资料信息大全

去TA的主页

作品投稿

最终诱惑我们用力抓住一点影像或文字的,并不是生活,而是我们的灵魂在某些时候,急于表达它的形状。如果您的文章内容够精彩,欢迎投稿,也许会像TA们一样受欢迎。

到iBooloo话题街投稿 >